查看原文
其他

云游 |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宗教园区的文化延伸

AP Editorial 建筑实践 2022-04-24

 佛顶圣境航拍 ©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管委会

项目名称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

设计单位  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项目地点  中国南京市

工程设计日期  2012 年至今

项目全文刊载于《建筑实践》2020年7月刊

购买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文末二维码

大事记

1957年,因开采铁矿削平了西峰,形成积水的谷地。

1986年,进行风景区规划后,牛首山加强了保护和管理,修复了弘觉寺塔。

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省级森林公园。

2002年,正式挂牌运营。

2008年,装有佛顶骨舍利的铁函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出土。

2010年,经宗教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佛教和文物界研究同意,确定在牛首山建地宫安奉佛顶骨舍利的意向。

2011年,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牛首山佛禅文化体验核心区一期工程项目方案设计。

2013年,佛禅文化体验核心区和东部接待服务区动工。

2015年,东部接待服务区的入口和游客中心竣工,建筑面积9.17万㎡。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供奉大典在南京牛首山隆重举行。

2016年,佛禅文化体验核心区的佛顶宫、佛顶塔和佛顶寺竣工。

2017年,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佛顶寺二期工程设计,现处于施工阶段。

2018年,牛首山文化旅游区与中建八局、灵山集团签订“金陵小镇项目建设运营合作协议”,明确金陵小镇项目将按PPP模式推进。牛首山金陵小镇动工。

区位分析

宗教渊源

“仙窟山”与辟支高僧

早在东晋年间,就有牛首山关于佛教的记载。南朝时期,在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里,辟支高僧在此居住修行,最终“立地成佛,上天为仙”,所以牛首山一度也称仙窟山。

“牛头禅”与法融禅师

唐法融和尚在此讲经说法,创立了“牛头禅” 。南唐后主李煜因“梦牛首山辟支佛来见”,遂在牛首山建弘觉寺塔以作纪念。弘觉寺当年香火顶盛,今仅遗存了弘觉寺塔砖石部分。


牛头禅是将印度禅与中国的“老庄”思想相融合,使印度禅真正的中国化。牛头禅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直到后来的宋代、明代,牛首山的佛教传承还在延续。

规划设计

牛首山风景区北连翠屏山、南接祖堂山,周围有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佛教禅宗牛头禅就发祥于此。南京牛首山一期工程是以佛顶宫、塔、寺为核心,若干小禅院以及配套建筑为辅助的综合宗教文化旅游项目。

规划总平面图

佛禅文化体验核心区用地面积9.51k㎡,建筑面积约14.76万㎡。佛顶宫、塔、寺作为核心区最重要的三座建筑,相互独立又互为支撑,共为整体。既符合了教规制,又满足实际功能的需求和各自区域的相对完整。

核心区总平面图

佛顶宫作为安奉释迦牟尼顶骨舍利的所在,是三个建筑中的核心,也位于牛首山最核心的“牛首双峰”之中。佛顶寺作为护持释迦牟尼顶骨舍利僧团的日常生活和修行之处,位于牛首山东南侧的入口与佛顶宫之间,从而在整体山水关系上使得佛顶宫位于佛顶寺的后山,符合护持、安奉的含义。佛顶塔则因循塔位于寺庙后方的布置方式,布置在佛顶寺与佛顶宫之间,同时以自身雄伟的体量取代已损毁的牛首西峰并与东峰相对立。

佛顶宫

佛顶宫穹顶 © 张明

由于历史上各种原因,西峰遭到破坏,昔日双阙双塔雄浑气势不再。为还原牛首圣境,按明朝“金陵梵刹图”所绘牛首山盛景,复原了西峰的天际线。重现东、西两峰,双塔的历史形态。

复原西峰天际线

小穹顶是佛顶宫的核心建筑,融合了印度佛教建筑本源,以及敦煌石窟文化,运用新技术,营造具有宗教特征的独特空间。大穹顶的呈现出袈裟的形态,由底部的桫椤双树支撑,与周边山脉呼应,营造出“袈裟护舍利,莲花托珍宝”的空间景象。

小穹顶莲花底座

佛顶宫为佛教释迦牟尼顶骨舍利日常供奉地,项目用地面积59,215㎡,总建筑面积121,708㎡。首层核心大空间“禅境大观”为单层通高设计,有顶礼卧佛、借花献佛等仪式。地下核心空间为纵贯地下5层到地下2层的“舍利大殿空间”,内部净高约27.5m左右,用于供奉、瞻礼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同时展示佛教宝物。

剖面图

佛顶塔

佛顶塔高88m,9级4面。用地面积21,736㎡,建筑面积5,065.4㎡。佛顶塔外形厚重、色调沉稳,再现大唐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

佛顶塔 © 张明

佛顶金刚钟

佛顶塔内装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其建筑本身的规制,着力营造高大宽敞、朴实宁静的空间,既有唐风建筑之遗韵,又符合宗教建筑之规制。登塔远眺,可以俯瞰牛首山四季全景。

首层平面图

剖面图

佛顶寺

佛顶寺居于牛首山主峰西南侧,坐西朝东,寺院佛殿建筑以中轴线贯穿对称布局,风格庄严,自东而入,拾级而上,从低到高,步移景异。其用地面积23,731.1㎡,总建筑面积为10,549.2㎡。

佛顶寺航拍 © 牛首山文化旅游区管委会

从建筑总体布局上来说,佛顶寺采取了宫殿式、院落式布局。其建筑群以“佛”“法”“禅”为序,依次按照寺院敬佛、弘法、坐禅的三大功能排布。

总平面图

建筑采用中国古代汉唐时期建筑的风格,其主要特点为“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的曲线屋面。在古代,这种屋面具有出色的防雨功能并能提供较好的采光条件。

剖面图 (滑动查看全图)

作为一个整体的建筑群,其中的单体建筑根据它的地位、位置、功能,具体采用了不同的屋面形式。大雄宝殿采用了重檐歇山形式,两边的配殿为单檐悬山形式。东南与西南角的钟楼和鼓楼采用重檐攒尖形式;连接各个建筑间的游廊为悬山类屋顶,用以联系整个建筑群所各自围成的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佛顶寺建筑均为混凝土框架结构,斗栱、小木装修为传统木结构。其斗栱硕大,出檐较为深远,柱子较粗,而且下粗上细,建筑斗栱与柱比例甚大,使它的结构之美显现得更为淋漓尽致。

外景

本文图片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文化旅游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南京牛首山管委会提供


新媒体编辑 / Mori

视觉 / 李贺东方


© 建筑实践    

欢迎联系转发,禁止在未授权时以《建筑实践》编辑版本转载。

延伸阅读

云游|阿那亚小镇:营造有温度的多元化社区

观点 | 易介中:文旅大未来

人物 | 阿那亚度假社区设计师戴烈:在日常性中寻找设计的可能

新刊介绍

订阅联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